考试祝福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考试祝福语 > 导航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发表时间:2024-10-09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难点: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两个班,整体素质良好,学生诚实,有爱心,对待学习积极,刻苦。但大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滞后。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三、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2、了解作者:“两弹”指氢弹和原子弹。

四、整体感悟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五、小结:(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第2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阅读分析课文:

(一)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二)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四)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五)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二、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心:

作者把邓稼先这一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抓住他忠厚平实,诚真坦白的性格特点,回忆了他为中国的“两弹”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赞颂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并挖掘出这种性格和精神产生的根源: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三、课后练习部分解答

练习三:文章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为了说明邓稼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与他所生长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邓稼先

1、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创设背景

2、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鞠躬尽瘁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死而后已

4、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记叙、议论)

5、我不能走——默默奉献(抒情)

6、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

教学反思:

邓稼先,我国的“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以这个主题,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随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来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也试着让学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识。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学生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

(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

(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探究,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希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2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之“我的语文生活”要求最终实现的学习目标是:一是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二是尝试拟写广告词、对联,通过小组评比,创建分享园地等文学活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到语文学习的范围不仅仅包括课堂,还包括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招牌、广告语和对联等事物非常熟悉,但是如何鉴赏、评价却是困难的。同时,学生的关注热情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被压制。

【教学目标】

1.搜集并了解各种各样招牌的含义。

2.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读名字,走近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出示“千仞冈”羽绒服店的招牌)猜猜看,这样起名是什么用意呢?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对名称含义的思考,以趣味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招牌和姓名一样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其中蕴含着不同的独特含义。

活动二:交流收获,解读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各小组已经收集到了相当丰富的关于招牌的信息,小组代表依次展示。

1.首先指出招牌中的错别字现象,组员可以补充。

2.呈现本组对招牌的分类情况,概括招牌取名的规律。

【设计意图】1.全班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让讨论聚焦到招牌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含义上面。

活动三:回归生活,延伸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若干年后,你长大了。假如你成了一名创业者,你准备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

1.请你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一块有创意的招牌。

2.通过招牌“拍卖”活动,学生展示、解读自己创作的招牌。

【设计意图】换位思考体验为店铺起名的过程,从而了解到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3

一、教学目标

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读书活动,深入研究语文学习的规律,进一步规范语文教学行为,形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目标、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过程和语文课堂学习结构的转变,全面提高我校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人担任七年级(2)和(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学生的情况基本一致。由于所处地域的问题及语文基础不扎实,众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较差,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薄弱,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只有个别同学的学习目的较明确,学习较主动,但仍不够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引导。为使教学工作有条有理地进行,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如下计划:

1、做好开头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抓实书写,写一手漂亮的字,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会让自己一辈子受用无穷,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与别人的交流。书写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紧紧抓住书写差的同学,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引领学生诵读课文,培养语文的感觉及学习兴趣。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3、打牢写作基础。在写日记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4、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精心备课,尤其备好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2、每大周至少一次集体教研会,有中心发言人。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探讨。

3、研究教法,大力推进“关注课堂,聚焦课堂,进行有效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与研究,注重高效教学。

4、抓好晨读:

(1)目标明确,早读前板书在黑板上。

(2)书声朗朗,关注全体同学参与朗读的程度。

(3)注重检查,切实将积累工作落到实处。

5、实现高效课堂:

(1)“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2)充分利用学校高效的信息、现代化平台,创设容量大、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积极的高效课堂。

(3)语文课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体验、交流、表达读书的感受。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注意积累重要字词;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能结合文意品味语言,解释词义。

2、通读课文,能把握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大意。

3、在深入的品味中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解读。(难点)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

师:猫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今天课前,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猫的视频材料,请大家欣赏。

生看视频“世界上最搞笑的猫”。

师:看了这段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你觉得猫是怎样的小动物?--生谈看法。

师: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先后养过三只小猫。从这三次养猫的经历中,他又感受、领悟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猫》。

二、读

1、请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读完文章后,你最想弄明白的又是什么?

2、生谈自己最想搞明白的问题。

3、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请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物?又写了什么事?--师生互动明了

三、议

1、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小猫跃然纸上。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选择,你会领养哪一只小猫?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在师生互动中追问如下问题:这只猫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关键语句。

以下为备用材料:

(1)关于第一只猫

特点:活泼可爱

关键语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品味其中的比喻句、词语滚来滚去等)

(2)关于第二只猫

特点:更活泼更有趣

关键语句: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品味其中的动词)

(3)关于第三只猫

特点:忧郁懒惰

关键句: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品味若有若无)

2、师:然后,这三只猫的结局各不相同:他们或者病死、或者被抱走,唯有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为什么?也许就是因为这只猫的忧郁懒惰,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外表丑陋,让人既可怜又可厌,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四、析

假如,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你认为文中的“我”会更愿意再养哪一只猫?

1、对第一只猫

“我”的态度:感觉到它的可爱,讨人喜欢,对它的病亡感到一缕酸辛、可怜,表示要再要一只。

2、对第二只猫

对它的被捉感到怅然、愤恨并咒骂,对它的丢失很不高兴,心里牵挂;好久不养猫。

3、对第三只猫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决定自此,永不养猫。

五、辩

然而,虽然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猫终究是猫,它是不能说话的,生活也无法从头再来。因此,作者只有用质朴的语言、动情的叙述告诉我们他的教训和反思。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中读懂他的思考呢呢?

1、有人读了文章后得到了这样的启发: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让自己活泼些开朗些,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注重团队精神的今天,更应善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体中去。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师生互动中完成对文章主题的多元解读。以下为备用说法:

(1)从第三只猫的死,我们应该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从家里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活泼开朗,有真才实学;应该适当地注意自己的外表,这样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不好印象。

(3)从家里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对人时不能以外貌和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

(4)三只猫都是社会中的弱小者,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因此,作为社会中的弱者,应该自立自强,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六、结

1、师:正如刚才同学们多样化的理解和感悟所告诉我们的那样,面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样的收获。但《猫》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有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精神,要学会从生活和经历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这一点是相同的。

我跟大家一样,读了文章后也有不少想法。我想借这么一首小诗表达我的感受:活泼可爱小猫咪, 病死亡失人惋惜。

忧郁懒惰丑陋猫,受辱冤死引深思。

2、生完成小诗填写并交流。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掌握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我思考,我释疑”,努力体现课堂教学学学堂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人争做生活中的强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语s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勇士、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

二、资料汇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同桌间相互合作完成字词的考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3、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提问:“客人”是这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活动设计】

学生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

3、请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请同学解答,或请教老师。

学生针对文中贝多芬的慨叹:“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提出疑问:写贝多芬低沉的情绪,是否会削弱贝多芬的精神力量?

教师提示:这样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美,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打动人心。

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我们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但仍对他“对面应不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贝多芬会是什么样子呢?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

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

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

4、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

六、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

九、板书设计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6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初一有两个班共73人。学生的基础一般,多数学生心理年龄较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课堂表现较好,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很少预习复习,书写潦草的居多,错别字经常出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深入。经过第一学期的培养,一部分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读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学科之间不够平衡,语文学科的学习较为困难,甚至达不到班级的平均水平,阅读和写字能力较差,出现偏科现象。本学期,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课堂教学及个别辅导的机会,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学习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全日制九年制新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常规落实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培训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新课改,做到教学五认真,总揽全局,面向全体,注重信息反馈,搞好试卷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争取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抓好学生作业,精批细改,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6、注重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充分挖掘本地的语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领略本地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8、努力探索学生评价体系,搞好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平时对学生学情的诊断实行等级划分,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生受益,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9、抓好学困生的学习,采用平时多鼓励,单独面对面辅导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的赶上来。

四、教研设想

以课程改革为切入口,以发展和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及时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期刊,经常浏览网上的教研文章,吸收创新理念,学习创新案例。每学期做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积极撰写教育随笔或反思案例,积累素材,拓展思路。

探究师生沟通的最佳方式。对学生多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并能善解人意,创造和谐氛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今师生关系的主题,把学生当作自已的挚友,对学生全方位关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好学生;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合作者,师生共同实现心中的理想。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要学会制作课件和个人主页,学校力争顺利通过标准化先进学校的验收。教研组还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软件,开展业务学习活动,摄入教改信息和经验。

五、教学进度

时间:本学期共十七周的上课时间。

1—3周第一单元

精讲1、2、5课,略读3、4课

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生活的变化。参加“成长的烦恼”的活动,在活动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文学,学会合作。

4—5周第二单元

精读7、10课,略读6、8、9课。

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情感,根据作品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参加“黄河,母亲河”的活动,主动与人交流,注意说话的对象,用语文明得体。

6—8周第三单元

精读11、12课,略读13、14、15课。

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走进图书馆。

9周期中考试

10—12周第四单元

精读16、17、20课,其他略读

欣赏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方法。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的描述。说话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人。

13—14周第五单元

精读21、22、25课,其他略读。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了解科学知识。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进行采访、调查,发布科技新闻。

15—16周第六单元

精读26、27课,其他略读。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热爱关心动物的感情。在写作中学会想象。

17—18周

复习考试专题练习

19周期末考试

六、教研课题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7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课前请同学们自由结合,4至6人为一小组,围坐一起,便于课堂上的讨论、合作)

这一设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怎样合作学习

阅读应该是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速读要求,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方法的学习,借速读来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精读作准备。这里的复述设计,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教给了把握课文的方法;对复述也提出了要求,为的是让学生明确怎样的复述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各种阅读能力。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或事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但打动我们的,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事与物。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郑振铎的小说《猫》,看看作者借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来阅读课文。请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阅读。

[多媒体镜头1]

速读要求

1、用速读法阅读课文,要求能把握课文主要情节。

2、读后要能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复述课文,阅读时边读边用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请同学在3分钟内完成以上要求。

(阅读后,请个别同学来概括课文)

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复述时请注意:既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

(同学点评,补充,老师点拨)

教师明确:刚才同学复述得都不错,这里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对于这一类内容较多但结构清晰的文章,复述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请同学们在刚才复述的基础上,从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三只猫亡失后的感情和态度的语句。

阅读小说,把握主题,重在选准好的切入口。抓住文中表现作者感情、态度的语句,易于把握课文主旨。教师在思想意识上注重随时随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师生讨论后明确:

这些句子是:

第一只猫:“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二只猫:“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教师启发:从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哪一只猫的亡失对作者触动最大或者影响最深?

借助初读后的分析,水到渠成,将学生引入深层次的分析,指导学生在细读中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阅读,是阅读中常用的方法,也是阅读中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方式。阅读方法的学习与阅读能力的训练应融合起来。

明确:显然是第三只猫。

教师启发:请同学们认真比较这三只猫,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镜头2]

思考讨论

1、开始时“我”对第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和对前两只猫有很大不同?(请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2、为什么最后“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又要“更难过得多”?

3、作者通过写第三只猫的遭遇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请小组同学讨论后回答。

(同学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既然是比较阅读,就要能从多角度展开,将异与同分析透彻。这些阅读都为后面把握课文作准备,学会有步骤逐层深入地分析课文。

好,请同学分别来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注意回答时尽量用文中语句来解答以上问题。

师生讨论后明确:

1、开始时,“我”不喜欢第三只猫是因为它从来历、外形、性情上看都不及前两只猫。

(1)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

(2)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

(3)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加活泼。所以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而第一、二只猫则是家中的宠物。

教师引导学生选准角度分析,鼓励学生阅读时的合作交流,为的是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发现新的问题;在这种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深度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对第三只猫的死更难过,是因为它的死,责任在“我”。我因为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3、(这个问题,同学可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适当归类。)

从第三只猫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可能有以下几方面,比如:

(1)讲了做人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2)作者是一个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人;

时刻抓住整体把握课文这一思路,是正确理解小说主题的先决条件。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并不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寻找答案。教师能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问题。

(3)我们不要像第三只猫那样,做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种人常常会被别人误解。

(4)……

教师启发:看来,前两个问题,同学通过文本的阅读,比较容易掌握。而第三个问题分歧较大,那么,到底哪一种看法比较贴切呢?我们又应如何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同学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一篇文章或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一定要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也就是从全文的角度,综合考虑各部分内容,才能得出一个较客观的答案。

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刚才从写第三只猫的文字中体会到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否能涵盖全文,或者说作者从这三只猫中想共同表达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在同学们讨论前,老师想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在研讨时参考和思考,你们可以用来帮助思考,也可不必理会。讨论时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一定要围绕文本展开,要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要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做到有理有据。

[多媒体镜头3]

思考讨论

1、此文主题反映的侧重点是“猫”还是“我”?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2、这三只猫详略上有不同,是否在反映主题上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3、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4、对于课文主题,有人认为,是借“我”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者是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认为,是借猫揭示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你觉得是怎样的?

(教师朗读这几道题)

敢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应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

问题的设置,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允许学生可以不必理会这些问题,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

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课文后,小组讨论解决,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

(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同学自由发言,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关键是教师要注意他们是如何分析的,是否整体把握了全文,是否做到了有理有据。

教师总结:

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分析方法讲给学生听,希望对他们有所启示,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去分析问题,体现了平等的民主氛围。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分析问题较全面,较有思想;有的同学则把握得不够到位,但大家多多少少都讲出了一定的道理,这是值得肯定的。

下面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理解,同学们听听看,和你的看法有哪些异同?

我认为,作者在文中不论是写“我”,写猫,还是写其他人,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揭示了做人的道理,或者说是想告诉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做人的道理,不仅仅指的是“我”严于律己的精神,因为如果为了反映这一点的话,前两只猫在文中就显得是多余的了。这一点仅仅是做人道理的一部分。从猫身上,也能反映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去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如写第二只猫中捉去猫的过路人和“周家丫头”又分别代表了损人利己和不闻不问的两种世人。第二只猫遭到丢失的悲剧,难道不是和它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有很大关系吗?所以,我觉得作者写出了人间众生像,各种小人物的处世态度、做人风格在这篇文章中都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是否同意我的分析呢?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大家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分析、理解。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大家学会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真正把握全文的主旨,不能脱离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而开头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第三只猫的分析能帮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不知我的分析对同学们是否有启示。希望同学们课后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与理解。

作业

1、对于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下面老师发给大家一些文章资料,看看别人是怎样来理解和分析这篇文章的主题的,读后是否对你有所启发,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写一篇小的评论文章,谈谈你的新认识。

设计目的:

从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就渗透了这样一个理念:阅读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方法应是科学的。要有令人信服的见地必须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思路,这个作业就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个开放的阅读理念。读读他人的评价,听听他人的理解,说说自己的体会,都是精读一篇文章可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争议较大的文章,怎样分析作者的思想,怎样看待他人的理解,怎样阐述自己的看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2、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通过整体把握课文来明确主题的方法。当然,课上学到的方法,我们还要能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去。以“猫”为题的文学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借助网络搜索一下这类文章,先用学到的方法分析理解一下所选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可以将这些写“猫”的文章作一个比较阅读。

设计目的.:

课堂上教师教给阅读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能活学活用。通过让学生上网搜索写“猫”的作品并进行阅读,旨在将课内的学习引入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生活的体验。同时教师又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对阅读的范围及阅读的方法都作了一定的建议。这说明每节课布置的课外阅读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系统地、有计划、有步骤展开的。这样的学习,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情节简单、结构清晰、思想内涵却较深的小说。所以此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师有必要借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学习、知识的传授,不是被动地让学生接受,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得学习这一类小说的方法。这种自主学习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自主不是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放任自流,也不是说只要是学生阅读获得的感受都是正确的。这种课堂上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不抛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追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最佳结合点。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中学阶段需要逐步地有计划地进行,落实到每一课也应有所侧重。所以一课一得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篇文章在教学中整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为了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主旨,不能割断课文,孤立地借某几个片断的分析就得出某种结论。但为了整体把握,我们又可以选准突破口,先从对某些重要片断的分析、理解入手,从而扩展到对全文的把握。

本设计注意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注意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即借一遍遍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每一次阅读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对课文的理解不是读一遍就能获得的,每一步的阅读方法指导与阅读要求又是不同的。第一步,方法:速读;要求:借助关键句能复述课文主要情节。第二步,方法:有侧重的细读;要求:借助比较法,把握关键片断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三步,方法:精读;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几个细节问题,深入分析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阅读过程,由浅入深,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意味着,师生的交流是平等地与文本对话,教师的引导与分析,并不是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师生可以在课堂上共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更主要的是把学生带入正确的思维轨道后让他们任意驰骋。

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并不简单的小说的理解,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引导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实在而有效地进行。多媒体的运用,充分体现辅助作用,重在以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作业紧扣课堂教学,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推荐阅读他人的评论文章,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学习正确评价他人的结论。这样能帮助学生在课后更深地把握课文主旨,从而使学生明白,一篇文章的理解,可以是不断深入的,这个过程并非一节课所能达到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迁移阅读,借助网络可阅读大量的写同类事物的文章,而比较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课上学到方法,为的是到课外进行更大量的阅读。这样的作业设计,大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与视野,是大大有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的。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8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游戏: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童话故事,那么我们来做个跟童话有关的小游戏,好不好?看图片猜童话。请你认真看图片,然后猜一猜,这是来自哪篇童话?(课件出示:图片)

你们知道得真多!是呀,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快乐着!

老师发现今天的你们格外精神,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飞进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趣中探疑

1、一提到花园,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用你积累的词句描述一下。啊!太美了,那么巨人的花园又是什么样呢?

2、指名读文,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花园怎么样?

3、交流个体感悟。(可能:漂亮、神奇、变化多端)

谁能带我们走进巨人漂亮的花园?(交流后课件出示: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4、集体朗读:好美的花园呀,让我们一起去美美地享受这花园的美丽。(齐读)

5、范读想象: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同样读这几句话,脑海里要浮现出画面。请把眼睛闭上,静静地聆听。(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什么了?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感受欢乐:当学生说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时,出示:“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过渡:看,花园四季交替多正常啊!可巨人的加入就使这个花园发生了变化。花园是怎么变的,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句子。

7、读文思考:(课件出示)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当巨人拆除围墙时,花园又。

三、交流感悟

1、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腊月。原本一年四季正常交替、景色美丽的花园,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学生汇报)是的,与其说是花园在变化,还不如说是人在变化。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他的态度怎样呢?

(1)再次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点拨:

态度:生气

相关语句:“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①理解“四处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吓坏孩子们的情景画面。

②读好这句话的语气,正确把握巨人的生气程度。

相关语句:“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①理解“纷纷逃窜”,想象巨人伤害了可爱的孩子的情景场面。

②正确把握此时巨人的生气程度。

相关语句:“喂!你赶快滚出去!”

理解“叱责”,想象此时此刻的巨人发怒的情景。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充分体现巨人性格的语句。

(4)这三句话什么地方相同?巨人如此强烈地让孩子们滚出去,是为了什么?(独自享受花园的美景,不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听,滚出去!滚出去!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2、师: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赶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赶走了美丽的春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读一读精彩的句子。男同学读巨人一次次发火的句子,女同学读孩子带来春天不同变化的句子;请大家听清楚老师的提示,又快又准地接读下去。

(师生合作读)

3、看来有着自私、冷酷的心墙的巨人只能拥有冬天,可是最后春天为什么又来到花园里呢?

请画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猜想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会说什么?巨人从小男孩的动作中知道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是的,小男孩用无声的语言和满树的桃花让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是多么感激小男孩啊,我们一定能读好第9自然段!

4、情境渲染:真是春风融化冰雪,暖语滋润心田,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呢?我们男女生赛读最后两段。

师: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带来春天里一切的美好。

5、揭示寓意: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

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1)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2)从童话中领悟道理。

(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别人、宽容的人才会有快乐、快乐要大家分享。

6、美读末段: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它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出示画面)

7、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此时的巨人变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了?(宽容、豁达)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有什么感受呢?

我要采访一下巨人。(现在你和孩子们在一起有什么感受?)

8、总结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四、拓展创新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2.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鲁迅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关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收集鲁迅先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谈到鲁迅也许我们对他并不陌生,你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教师总结: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的作者是他的学生萧红,有人说她写这篇文章是带着一个女儿对父亲的崇敬来写的,下面我们就伴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下面我们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并且自学本课的生字词语。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学

1、 教学鲁迅喜欢笑的特点。

①结合生活中的人说说喜欢笑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②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鲁迅先生的笑?这种写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

2、教学鲁迅先生走路的特点。

①课文用了那几个动词来写走路快的特点的?向学生讲解鲁迅这个笔名的由来,(鲁迅自谦:取取愚鲁而迅行)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朗读。

②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走路快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3、教学鲁迅先生不讲究穿着的特点,

①你如何理解“谁穿什么衣裳我是看不见的。”

“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

4、教学鲁迅先生接待客人的部分

①作者写了自己几次到鲁迅先生家里做客,第一次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表现鲁迅的什么性格特点?

②怎样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郁的崭然的会心的”这句话?

教师讲解时代背景。

分角色读读这一部分。

5、教学鲁迅先生怎么对待青年部分

①体会鲁迅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结合同学们的书写谈谈。

②在鲁迅先生的看似矛盾的做法中,体会学生关心青年,教师补充讲解阿累《一面》

6、教学踢鬼部分

①结合变化无常、踌躇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章内容理解鲁迅相信科学,勇敢无畏的品质。

②“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因为给了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文中的鬼在课文中指哪些人,为什么鲁迅能够改变他们?

③教师补充讲解鲁迅弃医从文和鲁迅的《药》以及《纪念刘和珍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从踢鬼这件事,你看出鲁迅先生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三、总结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师生共同总结。

观察图片鲁迅,用自己的话来叙述。

四、这一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写作方法,怎么来写“活”一个人?

写人要抓住特点,而且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体现。

作业设计: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一个方面的特点。(片段)

师生相互评论,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笑声——乐观爽朗

走路——雷厉风行

衣着——朴素为美

待客——平易近人 幽默风趣

读信——关心青年 爱憎分明

踢鬼——相信科学 勇敢无畏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难点: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两个班,整体素质良好,学生诚实,有爱心,对待学习积极,刻苦。但大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滞后。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三、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2、了解作者:“两弹”指氢弹和原子弹。

四、整体感悟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五、小结:(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第2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阅读分析课文:

(一)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二)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四)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五)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二、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心:

作者把邓稼先这一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抓住他忠厚平实,诚真坦白的性格特点,回忆了他为中国的“两弹”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赞颂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并挖掘出这种性格和精神产生的根源: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三、课后练习部分解答

练习三:文章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为了说明邓稼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与他所生长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邓稼先

1、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创设背景

2、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鞠躬尽瘁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死而后已

4、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记叙、议论)

5、我不能走——默默奉献(抒情)

6、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

教学反思:

邓稼先,我国的“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以这个主题,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随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来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也试着让学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识。

七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篇11

【教材分析】

《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的作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这首诗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设计思路】

《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它是泰戈尔《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这首诗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1、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设计了“美读亭”,试图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2、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因此,我设计了“品诗轩”,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体会诗人通过奇特非凡的想象来表现至纯至美的童心。

3、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我又设计了“创意阁”,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放飞联想、想象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从而把握这首诗的意境。

(2)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想象,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去完成联想、想象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通过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现了至纯至美的童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揣摩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诗歌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2、诵读法

诗歌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节奏、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可由听读、试读、仿读、指名读、赛读、齐读等,形式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诗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从而理解诗的内在思想意义。

3、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纸船》诗人通过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现了至纯至美的童心。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并放飞自己联想和想象的思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纸船)大家都放过吗?很好,那么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介绍。(学生自由发言)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特美好。今天老师就来帮你们找回那种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经历。)

大诗人泰戈尔把自己放纸船的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诗歌《纸船》。

2、检查自主学习: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交流。)

二、美读亭

1、听读: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朗诵,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并适当标注。

2、试读:自己试读,读出节奏和重音。(可以参看大屏幕。)

3、仿读:教师播放录音,学生仿读。

4、指名读,师生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5、指导朗读:在朗读的时候要做到:

(1)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诵。

(2)注意节奏和重音。

(3)语气语调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6、赛读小组内赛读,推选最好的再进行比赛。

宣布比赛规则:同学们当评委,负责找他们的优点,谁的优点多谁获胜,老师当主持,负责宣布结果,并发给奖品。(纸船)

7、齐读。

三、品诗轩

1、内容探究

(1)默读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

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首先想到: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渴望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然后想到

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诗人写“纸船”为了歌颂什么?

明确:童心的天真,童趣的自然。

2、写法探究

(1)这首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奇特非凡的想象?为什么?

(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处用词?说出理由。

3、小结: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过渡:歌唱家告诉我们:乘上歌声的翅膀,我们可以到达那最美的地方,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让我们文采飞扬。通过刚才的品读赏析,也打开了我们思维的闸门,下面,老师想看看我们同学谁的联想、想象力最丰富?)

四、创意阁

放飞联想、想象的翅膀(把同学分成三组,各组自选一个主持人,每说出一个加10分,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1、(大屏幕)波浪线

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答:波浪线。

问:那么,由这条波浪线,第一小组的同学定会浮想联翩。

2、(屏幕显示)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画面:即水滴图,你们想到了什么?请第二小组的同学奇思妙想:

3、出示“1+1=1”,问:“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够表达些什么含义?

结束语:想象,要冲破牢笼,让思想自由驰骋于古今中外;想象,要求新求异,努力创造新形象,表达新思想。同学们,让你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在写作的天地中自由的翱翔。

五、积累深化: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试着做一首小诗,把你的梦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纸船

泰戈尔

①希望纸船让异地人得到

②想到用纸船载花平安到岸上→描绘儿童的奇思妙想→表现了童真稚趣

③想到天上的船放下来比赛④梦见睡仙坐在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