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祝福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考试祝福语 > 导航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发表时间:2024-10-26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必备九篇)。

政治学科,又称政治学,是一门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总复习教案(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1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理解、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仅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理解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忙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一样的教学资料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能够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能够根据教学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资料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一样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进取性、主动性。同时,经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团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提高。

另外,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实,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一向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但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本事、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灌输式”的重要原因。而此刻,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完美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总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后人如果要不断提高,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我们仅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本事,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

文化什么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剧照)

展示学习目标:(生读)

1、理解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够塑造人的道理;

2、结合实例,分析优秀文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预习回顾,精讲点拨:

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已经结合学案预习了,接下来我们根据问题引领来回顾一下预习的内容。(展示要求及问题引领)

要求:

1、对照问题引领,记忆并互查基础知识。

2、用红笔标记不明白的问题,以备下一步合作探究解决。

问题引领:

1、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3、为什么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4、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全面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学生记忆并同位之间相互检查,教师深入学生内部抽查部分同学)

[过渡]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生的?

(展示本班学生在艺术节上的活动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些活动吗?这些活动对于我们有意义吗?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设问]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归纳]

(1)文化与人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①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②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过渡]我们要通过优秀的文化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那么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又是什么呢?

[师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积极向上)

[过渡]“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

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冷峻;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而执着,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因为他的笨,让全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队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营战士为之骄傲。他在种种困厄和磨难中百炼成钢。

经典台词:许三多: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不抛弃,也不放弃。(展示《士兵突击》剧照)

[设问]优秀文化怎样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生答)

(1)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师分析]感染力和感召力—→震憾人心—→增强精神力量—→物质力量

思考:我们的国歌过时了吗?为什么?

——没有过时。中国是从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国歌中的力量对我们中华民族依然有振奋力量。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过渡]再来看一幅漫画“畸形人”,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生答)导入人的全面发展

(1)人全面发展的表现

(2)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优秀文化,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反过来人的发展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结合学案,幻灯片分别展示探究习题)

探究一: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看这部电视剧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欣赏,更是感受一种精神力量的蓬勃释放,它如同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拉近了剧中人和观众的距离,进而变成了观众发自心底的深情呼唤,这不单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结合材料,说明优秀的文艺作品在塑造人生中的积极作用。

探究二:“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1月18日,《记住乡愁第一季》第18集播出了《万家村——立德树人》。通过讲述山东淄博周村区万家村毕氏家族立德树人祖训的传承,再现了万家村毕氏家族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优秀家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提出探究要求(展示)

1、独立思考,高效自学,对有疑问的问题作出记号准备讨论

2、小组长要布置好,组内先一对一讨论,然后再集中讨论,激情讨论,安排同学阳光展示

3、未展示的同学及时准备总结,力争全部达标

4、小组讨论不会的问题、疑难问题由小组长用纸条反馈给老师

安排展示小组(幻灯片打出)提出展示要求(同时安排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1、展示要书写规范、快速,总结规律。

2、非展示同学结合探究问题继续讨论、交流、完善,点评同学做好点评准备。

安排点评小组,提出点评要求

1、点评答题规范、答案正误、是否全面,进行答案的补充修正、知识拓展、规律方法的总结。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用红色笔做好笔记、有不明白或补充的大胆提出、勇于质疑,力争每位同学都能掌握运用。

(学生点评、完善,教师点拨,展示答案,留时间学生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回顾高三政治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提升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和时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为高考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政治学科各模块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

2、难点:理解并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高考政治真题和模拟题、相关时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回顾上节课复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内容。

二、系统复习(30分钟)

1、经济模块:复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内容。

2、政治模块:复习我国的国家制度、政府职能、公民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3、文化模块: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内容。

4、哲学模块:复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等内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1、选取近年来高考政治真题或模拟题中的材料分析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内容,提炼关键信息。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和解题思路。

3、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

四、练习巩固(20分钟)

1、发放高考政治真题和模拟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集中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强调解题技巧和规范书写。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2、强调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练习。

3、布置课后作业。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4

一、教材分析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两课商品货币价格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贷款消费

难点: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2、贷款消费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临清第一中学的学生水平有一些差距。有些学生上课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讲解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学生指导好他们如何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影响消费的因素。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消费及其类型,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教室内教学。课前要求各组课前在黑板上展示给各组安排的学案题目答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临清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多媒体视频)

导入(包括火爆的临清市场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引出话题:消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首先提问:

(1)我们每个家庭消费这些商品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2)我们消费又可以有哪些分类呢?

(3)我们消费种类的不同又说明了哪些问题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消费及其类型。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每个家庭消费这些商品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我们每个家庭消费这些商品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居民收入对消费是怎样影响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人们的收入并不都是人们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

例:城镇职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后,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还要扣除“三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余下的收入才可用于生活消费,即可支配收入。)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材料,激发大家的兴趣并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总之,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消费品价格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2008年8月份有关物价调查情况分析: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1—8月,广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去年同期上升1.5%,涨幅较今年前7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食品类价格比7月上升1%,主要是鲜菜、蛋、肉禽及其制品等价格上涨所致。而今年上半年,广州市食品类价格同比上升4.3%。其中大米升17.4%,花生油升11.6%,猪肉升22.2%,牛肉升13.4%,畜肉副产品升19.6%,鲜蛋升20.5%,淡水鱼和鲜菜均升10.0%,上升面之广、升幅之大均创近年来新高。

学生活动: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还要受物价水平影响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因为此,使得稳定物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其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人们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导致对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的减少,那么,会使消费支出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也就是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等价格变化的原因。

教师活动:是不是只有价格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你在消费时还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回答: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消费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受过去收入水平的影响。

教师总结: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合作讨论探究,学生能深入领会理解把握教材原理,有利于我们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原理的探索性和实践性;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消费又可以有哪些分类呢?

探究二:我们消费又可以有哪些分类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P18—19,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消费有那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消费类型有不同的划分

(1)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但,有些比较复杂、品质不易辨别的商品在完成交易后,还有部分责任没有和商品同时转移到卖者手里,这样就需要通过合同和保证书等加以界定,例: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教材P18——探究活动,思考:是不是任何商品的使用都必须通过购买?你还会选择什么方式?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讨论,得出答案:可以通过租赁来消费

教师点拨:有些商品,为暂时的使用而购买不划算,例:婚纱、书籍等,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P18漫画,提出问题:你赞成哪种消费方式?为什么?

学生活动:看漫画,再次激发思考与讨论的兴趣,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发挥贷款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贷款消费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的金融机形成了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

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

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的展示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片视频的分析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经济生活的兴趣。

探究三:我们消费种类的不同又说明了哪些问题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书,指出

(1)消费结构的含义:就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个人及家庭消费状况的变化,说明对消费结构的理解,并总结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消费、电子产品消费、汽车消费等。引导学生通过微观的和宏观的消费结构变化,理解:

(2)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教师点拨:刚才在大家的分析中,都提到了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的大小,这也就是我们要学的

(3)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我国这几年因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所以,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来掌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消费结构与类型,那么,消费是在我们什么样的心理作用下进行的呢?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消费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

2.物价水平

3.商品本身

(二)消费的类型

1、按产品类型不同

2、按交易方式不同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

(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消费结构的变化

3、恩格尔系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及贷款消费等有关知识。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7分钟,精讲点拨8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回顾高三政治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政治学科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时事政策。

2、难点:政治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在分析实际问题时的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梳理政治学科知识,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

2、讨论法: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重点,明确学习方向。

2、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识梳理(20分钟)

1、按照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分模块进行知识梳理。

2、强调重点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3、结合时事政策,分析政治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1、选择一个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典型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解题方法和思路。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教师巡视指导,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策,增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复习笔记,并选择一个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6

这学期,我在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高中政治教学水平。我在教学实践中,将以往的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后的政治课的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比较,从而有了新的认识,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互动。”教学过程的交流、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搞好教学的调整与优化。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生动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第四、实践议题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补课的负担,提高考试成绩,我们备课组在高一政治课中运用了议题式教学的方法,寻找适合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我看到课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学生能看见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例如:议题式教学在讨论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时间过少,留给学生记笔记时间也不足,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在议题式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第五、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

由于乡土材料就发生在学生身边,这样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乡土材料,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政治与法治》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揭阳相关政治政策和案例去设计各种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与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论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任教以来我认真积极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我认为只有在学术上严谨,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教师知识积累多了、深了,学生才能信任老师,愿意接受老师教导。

反思是一种智慧,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位善于质疑,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争取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进步。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7

教学目标:

1、回顾和巩固高三政治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高考政治题型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时事的能力,增强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1、政治基础知识,如哲学原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

2、高考政治常考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

教学难点:

1、政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复杂政治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高考政治真题和模拟题、时事政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目标。

二、政治基础知识回顾(20分钟)

(一)哲学原理部分:

1、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经济常识部分:

1、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基本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3、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常识。

(三)政治常识部分:

1、国家、政党、民族、宗教的基本常识。

2、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趋势。

三、高考政治热点问题分析(20分钟)

1、选取近几年高考政治常考的热点问题,如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

2、分析这些热点问题的政治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3、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时事政治讲解(10分钟)

1、选取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

2、简要介绍这些事件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3、分析这些事件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五、练习巩固(20分钟)

1、发放高考政治真题和模拟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答疑。

3、强调解题技巧和规范书写,提高答题效率和质量。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政治基础知识回顾、高考政治热点问题分析、时事政治讲解等环节,帮助学生巩固了高三政治知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指导和练习。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阅读课本思考本课主要内容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本课作为开篇内容,主要是要告诉大家什么呢带着这一思考,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进行新课(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体味文化)

文化“万花筒”((从现象))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师: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举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文化活动吗平时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比如: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东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饰文化”(比如中国唐装,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筑、园林、宫殿、楼阁,现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网络文化”,而这些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其实,无论是历代不同的服饰文化,还是我们周围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告诉我们:文化现象,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师:在粗读了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观看了川剧变脸与东北二人转、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后,大家发现了吗不同的区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并不是都是千篇一律的,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而色彩斑斓。

(3)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同学们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甚至上课、自习、做作业、上网、聊等等,实际上都是我们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说: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知识总结:文化“万花筒”

①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文化生活: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过渡:说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什么是文化了吗似乎还是云里雾里。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2、文化是什么(从本质)

(1)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注意:广义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狭义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了解文化的特点来重点解析一下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想一想: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2、3、5、6、7)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水果蔬菜

5.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现象是区别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的,它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师:请问张家界的山是文化吗?将张家界的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张家界的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它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的,有了人类社会后才有文化。文化来源于人类的实践。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用刀叉吃饭。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汉语并用筷子吃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同学们要注意了,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体现出你是否具有文化素养,可别被人说没有文化,没有素养哦!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师: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就像我们的文字,从产生开始的口口相传,发展到后来的甲骨文、简牍、纸书,再到现在的新形式——电子书,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活动或者物质载体。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看电视、小说的时候,被其中的某个场景感动的热泪盈眶或者热血澎湃,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视、小说他们都是文化形式,我们被感动,那说明这些文化具有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感染我们的情绪,甚至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

3、文化的力量

案例:当雅安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举行了捐款捐物捐衣捐水活动,各国人民也纷纷解囊相助,用爱心来为灾区人民营造幸福乐园。雅安市女主播陈莹在结婚当天穿婚纱报道节目,被网友誉为最美新娘。官兵救援车为躲避私家车坠崖,两名救援战士壮烈牺牲;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并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廖智姐妹迅速投入到救灾中,她一直通过手机报告她所见到的第一手灾情,被CCTV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为“最美志愿者”……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文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而言,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而言,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模板版 篇9

中学政治教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

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如,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教学内容时,通过分析汽车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面对不断下降的汽车价格,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而对于家庭来说,随着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购买汽车也纳入了生活消费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作为当代中学生,在金钱面前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综合探究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反映学生对金钱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如,学习“公司的经营”这一内容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在学习“消费”内容时,我以轿车消费为例进行教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对这个例子的反映明显不同,此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尤其是高一年级使用着新教材的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除了要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